曾有在清宮御膳房當差的一位烤鴨師傅,用宮廷的“掛爐烤鴨”技術(shù)烤鴨,使得“掛爐烤鴨”在民間繁衍開來。不給鴨子開膛。只在鴨子身上開個小洞,把內(nèi)臟拿出來,然后往鴨肚子里面灌開水,然后再把小洞系上后掛在火上烤。這方法既不讓鴨子因被烤而失水又可以讓鴨子的皮脹開不被烤軟,烤出的鴨子皮很薄很脆,成了烤鴨較好吃的部分。掛爐有爐孔無爐門,以棗木、梨木等果木為燃料,用明火。果木燒制時,無煙、底火旺,燃燒時間長。鴨子入爐后,要用挑桿有規(guī)律地調(diào)換鴨子的位置,以使鴨子受熱均勻,周身都能烤到??境龅镍喿油庥^飽滿,顏色呈棗紅色,皮層酥脆,外焦里嫩,并帶有一股果木的清香,細品起來,味道更加美妙。嚴格地說,只有這種烤法才叫北京烤鴨。
燜爐烤鴨,歷史更早,已近600年歷史。所謂“燜爐”,其實是一種地爐,爐身用磚砌成,大小約一米見方左右。其制作方法較早是從南方傳入北京的,特點是“鴨子不見明火”,是由爐內(nèi)炭火和燒熱的爐壁燜烤而成。因需用暗火,所以要求具有很高的技術(shù),掌爐人應(yīng)該掌好爐內(nèi)的溫度,溫度過高,鴨子會被烤煳,反之則不熟。燜爐烤鴨外皮油亮酥脆,肉質(zhì)潔白、細嫩,口味鮮美。如今,使用燜爐的烤鴨店很少,大部分的烤鴨店采用的是掛爐的烤制方法。燜爐烤鴨口感更嫩一些,鴨皮的汁也明顯更豐盈飽滿些。而掛爐烤鴨帶有的果木清香,似乎更能讓人體會到人類較早掌握的“烤”的烹飪方法的智慧。大董烤鴨店(比上述兩者稍稍不出名一點,但是也是非常好吃的),在京廣中心的斜對面,菜式非常講究,真正用蘋果木烤制,味道、口感沒得說。
如今掛爐烤鴨和燜爐烤鴨是北京的烤鴨兩大流派。就好像當年北京烤鴨揚棄地改良,很多做烤鴨的餐廳,也分別對傳統(tǒng)上的這兩大流派,做了適合現(xiàn)代口味和消費思想的改進。比如對烤鴨吃皮的重點演繹,甚至包括很多地方將蔥絲換成了黃瓜條,這些形變而不失神的改良都不錯,至于有的地方搞出的什么金箔烤鴨,就有點故弄玄虛的味道了。